产品分类
Products滴定法钛系锂吸附剂微球通过精准调控合成工艺与掺杂改性技术,实现了高吸附容量、长寿命及宽pH适用性的突破,成为盐湖提锂与资源循环领域的核心材料。未来随着微波辅助煅烧、磁性复合体设计等技术的进一步成熟,其工业化应用将加速推进,为新能源产业链提供可持续解决方案。
滴定法钛系锂吸附剂微球生产工艺过程 :
1. 原料预处理与混合
钛源活化:将锐钛矿型TiO₂(粒径10-35 nm)与含氮表面活性剂(如CTAB)按质量比1:0.1~0.8混合,超声分散30分钟形成胶体溶液A。
锂源溶解:硝酸锂溶解于乙醇中,加入掺杂剂(如Zn²⁺盐或LiF),搅拌1小时形成溶液B,锂源与钛源摩尔比为1:0.2~1。
2. 滴定反应与形貌控制
微球成型仪(MS-1)梯度滴加:溶液B以1~3 mL/min速率滴入溶液A,磁力搅拌(500 rpm)并控制温度分阶段升温(25℃→80℃),形成纳米晶核。
pH动态调控:在线监测pH,用氨水或硝酸调节至8.0±0.2,避免局部过饱和导致团聚。
3. 水热老化与沉淀
水热反应:混合液转入反应釜,120℃水热反应6小时,促进钛氧簇与锂离子配位,形成多孔微球前驱体。
离心分离:5000 rpm离心10分钟,初步去除未反应杂质。
4. 酸洗活化与干燥
盐酸浸泡:前驱体用0.1~0.5 mol/L盐酸浸泡12~24小时,去除表面锂离子,暴露活性吸附位点。
超临界干燥:CO₂超临界干燥(35 MPa、40℃),保留介孔结构(比表面积>100 m²/g)。
5. 高温煅烧与后处理
梯度煅烧:700~800℃空气气氛中煅烧2~4小时,形成锐钛矿型Li₂TiO₃骨架,增强结构稳定性。
表面包覆:部分工艺引入氟化铝(AlF₃)或铝掺杂,进一步降低钛溶损(≤0.05%/百周期)。